甜姐儿的小故事
 
访问及文字整理:唐嘉仪、黄海恩

宿舍里有一名女生 - 美玲,日常爱笑爱说贴心话来逗前线员工。虽然有一些时刻她的表现会叫职员手足无措,但她的成长及转变亦让团队感欣慰。美玲来自一个大家庭,兄弟姊妹众多,跟在她后的弟弟亦属智障人士。父亲数年前离世,母亲纵然已九十多岁,仍手脚灵活,思路敏捷,举手投足温文儒雅。但毕竟年迈,打理美玲与弟弟的事不能全靠母亲,故自2006年起,在众多兄弟姊妹中,七姊义不容辞地协助照顾美玲。

据七姊说,美玲是在中国火红年代的广州出生;按美玲母亲的叙述:「当年内地物质缺乏,生活贫苦,一切较在香港困难;甚至女儿的粮食也只用粥水加小量奶粉而成⋯⋯」。但上天待这小生命不薄,在那艰难时期她仍可健康地成长。家人在美玲一岁前回流香港,「回港后就第一时间带美玲到母婴健康院检查,知道她很健康,我们也安心了。」可见家人对美玲爱惜之情。

「随着美玲渐渐长大,虽然她会走路及发出声音,但始终未能学懂说话,而且她不喜欢玩玩具,不满意时甚至会出手打人。我们唯有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她一切正常,可能发展较其他儿童慢些,但稍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可是到了美玲7岁时,她仍然很难被教导,说话也不清不楚,我们开始到各社区中心寻求帮助;结果也是不理想,我们渐渐感到气馁了,便放弃任由她在家里待着。」其后美玲虽然曾接受过庇护工场及宿舍服务,但最后因不适应而再度赋闲在家中。「直到97年时(当时美玲已36岁了),有位社工说油麻地展能中心会收美玲接受训练。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但要每天接送美玲往返中心是最困难的。幸好中心很快便安排了中心车接送,美玲更是第一批学员乘坐中心车,多幸福!」七姊说,每当父母谈起那时即使只有美玲一个学员要用车接送,中心司机华哥也是风雨不改的准时在接送点相见,父母对此感恩之情难以言喻。

更庆幸的是在美玲入中心不久, 便安排到配套的宿舍服务, 获派到刚落成的乐富宿舍。由于以往的经验, 父母总有点忐忑犹豫, 这一次获配的宿舍是否真的适合美玲? 为了知道究竟, 美玲父母在宿舍还在装修时, 多次偷偷到访四处视察。美玲母亲表示, 「美玲入住宿舍后, 真的减轻了我很多的压力, 我也不用再担心女儿未来的生活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 中心与宿舍的职员也十分接纳美玲, 愿意教导她及照顾她的起居生活, 让她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此外, 得到中心和宿舍职员用心的教导,美玲真的进步了很多, 最明显的便是说话方面, 除了能清楚地表达外, 与家人也可以作简单的交谈, 真的很感恩! 」

七姊表示之前只是间中听到父母提到美玲接受服务后的转变,未有多留意。自从担起主要照顾者责任后,她才感受到美玲在指导下的成长。她察觉到美玲由只能发出「呀呀」声,到后来能以说话表达自己,实在「醒目」了许多,也不再那么自我中心。七姊十分感谢中心职员教导美玲学会保护自己和改善情绪及行为。美玲的转变经历是幸运?是偶然?虽说本会服务为美玲带来很大的转变,然而家人的兼爱包容及坚持是更重要的因素,才令美玲及家人可在不同的难关中找到转机。在此特别鸣谢美玲母亲张清定女士交来有关美玲和家人的文稿,美玲七姊接受中心的访问,亲自口述美玲的故事。

美玲

53岁, 是一位中度智障人士,为乐富宿舍首批入宿的舍友,并为油麻地展能中心之学员,有赖家属对宿舍及中心的信任,让阿玲在一个家、舍及中心处理一致的环境下学习,在行为、情绪及健康上渐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