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 1952 一群热心人士组成「心理卫生研习小组」 1954 香港心理卫生会正式成立,创办人包括香港首位精神科医生叶宝明教授及学者郑何艾龄博士 1959 在港举办首届「心理卫生周」,以庆祝该年为「世界心理卫生年」 1965 加入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为会员 1965 与二十八个团体合办「卫生展览会」 耕耘: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 1967 成立艾龄楼,为全港首间设于公共屋村的精神病康复者中途宿舍 1967 出版「香港心理卫生会通讯」,定期提供有关心理卫生的讯息和资料 1968 加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为会员 1968 与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合办「远东区心理卫生研讨会」,主题为「心理卫生之教育」 1969 加入香港公益金为会员机构 1970 根据公司条例注册成为法人团体 1971 在港主办「第二十四届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国际会议」,主题为「心理卫生与都市发展」 1971 开展精神病医院志愿探访服务 1972 出版「香港心理卫生会会刊」,为全港唯一以心理卫生为题的期刊 1972 成立「叶宝明教授纪念基金」,以延续叶教授对心理卫生教育的努力 1977 以试验性质推展康乐社服务,为艾龄楼离舍舍友提供社交康乐活动 1977 于湾仔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正式开设总办事处 1978 成立白田儿童中心,为全港首间服务严重弱智儿童的训练中心及宿舍 发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1980 由于政府实施九年免费教育,白田儿童中心转变成为一间严重弱智儿童特殊学校 1980 成立恒康社,为本港首间为精神病康复者而设的康乐社 1982 成立彩云宿舍 1984 成立观塘工场,为本会开办的首间庇护工场 1984 成立顺天中心,为本会首间为严重弱智成人提供训练的展能中心暨宿舍 1984 获政府拨地于观塘兴建一所多元化康复服务大楼 1986 成立隆亨中心 1986 成立「丘大斌先生纪念基金」,以延续丘先生对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贡献 1987 成立广福宿舍 1987 艾龄楼迁至重建的黄大仙下村新址,提供较佳的环境设施及职员编制 1988 成立显径宿舍,是本会首间兼收男女性精神病康复者的中途宿舍 1988 以试验性质为中途宿舍离舍舍友提供续顾服务,计划由凯瑟克基金赞助 1989 成立李郑屋宿舍 1989 恒康社转变服务形式,易名为恒康社暨日间中心 1989 观塘多元化康复服务大楼计划在区议会进行咨询时,受区内居民反对,计划暂时搁置,并加强在地区推行教育活动 1990 观塘工场迁至重建的翠屏村新址,改善了环境设施和人力资源 1992 成立李郑屋工场 1992 成立荃湾展能中心,为本会首间设于私人屋苑的服务单位 1992 获香港公益金资助,正式开展续顾服务 1992 恒康社暨日间中心的搬迁计划遇到丽港城部份居民的反对 1993 获香港赛马会资助,推展为期两年的「心理健康新里程」公众教育活动 1994 成立天瑞宿舍,为本会首间为多种残障人士而设的护理院舍 1994 成立恒健中心,同时恒康社暨日间中心易名为恒康中心 1994 廿四小时「心理健康资讯热线」正式投入服务 1994 开展辅助就业服务 1995 成立油麻地展能中心 1996 重组辅助就业服务,成立训练及就业服务中心 1996 恒康中心正式结束,部份学员及会员转往恒健中心或其他日间训练中心 1996 开展驻机构职业治疗服务 1997 成立康屏宿舍、康翠宿舍,为本会首办的中度弱智人士宿舍 1997 成立乐富宿舍,为油麻地展能中心学员提供配套的住宿服务 1997 观塘多元化服务大楼落成,正式命名为香港心理卫生会赛马会大楼 1997 获香港赛马会赞助开办小型店铺「卓思廊」 1999 开展驻机构临床心理服务 1999 在医院开办首间「卓思廊」便利店 凝聚:千禧年代至今 2000 成立莲觉楼,以自负盈亏形式为中途宿舍离舍舍友提供多一项社区支援设施,开办费用由东莲觉苑赞助 2000 成立教育中心,统筹本会心理健康推广及教育工作 2001 成立「蔡永业医生纪念基金」,以纪念蔡医生对本会三十多年来的贡献 2002 开展驻机构物理治疗服务 2002 在医院开办首间「卓思廊」复康用品专卖店 2002 成立附属公司明途联系有限公司,为残疾人士制造训练及公开就业机会 2002 恒健中心采用「会所模式」运作,让中心会员有更多自主自决的空间 2002 开展社区精神健康连网,为精神病康复者建立社交网络 2003 参与香港医学会举办的「杏林歌韵传心声」,为「蔡永业医生纪念基金」筹款 2003 在观塘及大埔/北区开办深入就业援助计划,协助综援人士及准综援人士寻找工作,步向自力更生 2004 获「思健」精神健康计划资助开办「精神健康急救课程」 2004 举办首届「香港足球复康杯」 2005 开办社区精神健康照顾服务,为刚离院的精神病康复者提供持续社区支援 2005 开办职业康复延展计划及展能中心延展照顾计划,以回应智障学员老化的训练及照顾需要 2006 获授权为「精神健康急救课程」的特许培训机构,训练本地导师教授香港版的课程及签发课程证书 2007 成立训练及就业服务中心(新界),原来单位易名为训练及就业服务中心(九龙),让就业支援服务有更大发展空间 2007 与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及两个本地团体合办为期五日的「2007年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世界会议」,主题为「文化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东西荟萃」 2007 开展社区精神健康协作计划,协助社区内怀疑有精神问题或受情绪困扰人士接受适切服务 2008 举办首届「家家有晴」家庭精神健康推广计划,加强与地区组织的协作,推广家庭精神健康讯息 2009 白田儿童中心迁入位于歌和老街的独立校舍,正式易名为臻和学校 2009 成立赛马会心荟庭,以自负盈亏经营方式运作,为本会第二间为精神病康复者而设的社区辅助居所 2009 与两个本地团体合作推出为期五年的「赛马会思觉健康计划」,提升市民及相关专业人员对思觉健康的认识 2010 成立社区康复学院,为内地精神卫生及社区康复服务单位的同工提供培训及顾问服务 2010 成立傅德枬辅导及发展中心,以自负盈亏经营方式运作,提供辅导、小组治疗及专业培训 2010 于观塘区及大埔区开展三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分别命名为恒健坊、恒乐坊及恒悦坊 2012 教育中心重组为社区教育部,支援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在地区进行心理健康推广 2012 获「思健」精神健康计划资助,与三间非政府机构合办为期三年的「朋辈支援」先导计划,培训及聘用朋辈支援工作员于本会单位工作,与服务使用者分享个人复元经历 2012 举办首届「全港抗抑郁测试大行动」,在全港十八区为超过五千名市民进行抑郁测试 2012 举行「摄影治疗成效研究」发布会,公布「想说‧相说」精神康复者摄影治疗计划的成效 2013 成立臻和学校法团校董会 2014 举办六十周年启动礼暨「同心喜跑」慈善马拉松 2014 与香港教育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本港的准教师发展心理健康培训课程 2014 举办「抑郁症可否预防?」心理健康研讨会,邀请世界各地及本地的著名精神健康专家作多个范畴的讨论和经验交流 2014 出版《钻禧特刊》,回顾本会六十的会务发展 2015 与医院管理区新界东联网合作推行「综合心理健康计划」,派驻社工在6间普通科门诊诊所服务,为有轻微情绪问题人士提供早期介入和支援 2016 获「思健」精神健康计划资助,与三间非政府机构合作,开展「复元学院计划」,在不同地区开办与精神健康相关的训练课程予复元人士 2016 获邀参与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策划及捐助的「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推行以社区为本的支援网络,全面提升长者面对晩晴生活的抗逆力。 2017 推出「辅负得正」手机应用程式,让市民可利用程式了解及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及获得线上的情绪咨询服务 2017 推出「Jobs Express@mha」手机应用程式,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资讯、提升求职技巧及进行自我模拟面试。 2017 重新检视机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并订立「精神健康‧全民共享」为机构的愿景 2017 成立「卢怀海医生纪念基金」,以延续卢医生对香港精神科服务的精神 2018 获「汇丰150周年慈善基金」资助,开展「友约会就业支援先导计划」,协助在职残疾人士维持稳定工作,并透过培训提升企业关注员工精神健康 2019 举办「65周年心理健康研讨会」,主题为「Restoring Shattered Minds」,邀请多个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专家,分享各地在严重精神病患者复元实践方面的见解 2019 开展《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专业外展服务》先导计划,由跨专业团队为沙田、大埔及北区的私营残疾人士院舍院友提供服务 2019 李郑屋工场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进行现代化装修工程,并于竣工后命名为「赛马会协创坊」 2019 本会全数15 间院舍均获社会福利署发出《残疾人士院舍牌照》 2020 扩展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服务,成立恒泰坊,令本会在观塘区的服务点增至3个 2020 成立苏屋宿舍,为严重智障或严重肢体伤残人士提供家居式住宿服务 2020 开设「就业支援服务中心」,为健全综缓受助人提供个人化及针对性的综合就业支援服务 2020 获「中银香港百年华诞慈善计划」资助,推行「职梦‧教室—特殊学习需要青年就业计划」,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就业支援 2020 获「中银香港百年华诞慈善计划」资助,推行「无忧妈妈—产后妇女情绪健康支援计划」,为有需要的妇女提供临床心理评估及辅导,并为其家人及照顾者提供支援 2020 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推行「赛马会康龄『身』世纪计划」,为观塘区及大埔区精神健康综合中心的年长会员提供个人健康生活管理指导,以改善其精神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2021 疫情期间,设立「疫有需要」电话热线及为有需要市民提供可负担的心理辅导服务 2021 本会成为审计署的审核对象,署方在机构管治、服务、行政和服务作出极为仔细的审核工作 2021 订定新的5年策略发展计划(2021-2025)以配合本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计划依据本会的三项使命,并厘定5个主要策略方向及关键成果指标,包括机构效率、优质服务、关顾员工、公众教育及发展新服务 2022 成立资讯科技工作小组,提升机构效能 2022 本会获公益金拨款,推出「正向行为支持」发展及推广计划,发展以能力为本的「正向行为支持」介入模式及专业培训,并推动成人智障服务应用及实践,同时协助照顾者支持智障家属 2022 本会获医务卫生局第一期「精神健康项目资助计划」拨款,推出「家同行」计划、「长者上网易」心理健康科技资助计划及精神健康急救 (关怀青少年版)普及计划 2022 本会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推出赛马会「再闯男天」计划,以接纳及承诺手法帮助有精神健康困扰的男士 2022 本会于澳门成立港澳心理卫生会,并已完成注册工作 2023 本会获医务卫生局第二期「精神健康项目资助计划」拨款,推出 「生命路.伴同行」计划、「家友好.同行」计划及「成长‧有你-支持特殊学习需要青年就业计划」 2023 推行「院舍一站式日间训练及照顾服务」试验计划,安排部份老龄智障人士留舍进行日间训练 2023 推行「优化庇护工场服务模式」试验计划,在庇护工场提供阶梯式的多元化职业康复训练 2023 本会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推出赛马会「乐眠无忧」计划,以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手法帮助有睡眠困扰人士 2023 本会与苏黎世保险(香港)合作,得到Z苏黎世基金会全力支持,推出Chill Lab 超自然研究室,采用扩增实境(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建构实验性青少年精神健康游戏空间 2023 本会举行大湾区精神健康医社联动高峰论坛,主题为「社区服务 共建未来」,一众精神卫生医疗专家分享在社区管理精神分裂症和顽治抑郁症患者的经验,探讨增强医社合作之法 2023 大力发展资讯科技的应用,推行会员个案管理系统、资产纪录管理系统、药物管理系统,以及多个服务计划的手机应用程序 2024 本会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推出赛马会「顺孕无忧」计划,于本港八间公立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产后抑郁症的早期筛查及识别 2024 本会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推出赛马会「复元有晴天」社区支持计划,为重性精神复元人士提供社区的过渡支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