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的心靈
這是我頭一回接觸自閉症的小孩展賜,3歲多的小男孩。他有一個姊姊、一個妹妹,然而他沒有跟她們一起玩耍。他的臉上掛著微笑,嘴一直在動,發出一些旁人聽不懂的聲音,時常自言自語。 一般3歲的小孩已懂得講話,但對他來說顯然十分困難;也由於這原因,當他要表達不滿的情緒時,只能以「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出來。至於一些較複雜的意思,他更無法表達,我們也只好猜度一番。
他似乎沒注意到我出現,仍獨個兒在看電視。跟他說話時,他仍舊東張西望,像漫遊太空,不在現實生活中。偶爾獨個兒笑,我想他大概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情吧!他非常喜歡繪畫,好像只有繪畫才能使他集中精神。起初跟他繪畫時,看他興緻勃勃的,但我卻未能領會。這是因為他重複地繪畫一些最愛的東西,如汽車或怪獸等,但對我卻毫無新意。奇怪的是,他一旦開始繪畫,便停不下來,那份投入、專注及毅力是旁人無法理解,而更難體會的,是他的心路歷程。
自閉症孩子是怎樣的?(一)
自閉症是大腦生理問題所產生的一種成長障礙,但自閉症兒童不一定是弱智,有些更可以完成大學課程。因此,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不可以作為界定他是否患有自閉症的準則。其實,患者最大的困難是先天性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
自閉症徵狀多在兩歲半前被發現,這些孩子普遍有以下特徵,包括:
- 社交上的異常發展:
患自閉症的孩子會逃避和別人的目光接觸,往往對人視而不見。無論在家中或幼兒園,總喜歡自己躲在一角,沒興趣參與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他們在理解和表達感情方面亦有困難,對人冷漠,因此較難與人建立關係。 - 語言和溝通的獨特發展:
除語言發展遲緩或完全不懂說話外,他們大多不懂用手勢或表情與人溝通,更不懂回應父母的呼喚。同時,他們亦不能有問有答或提出自己的意見,只能描述事物名稱和外在性質。有些自閉症孩子像鸚鵡般,重複別人的說話,有些甚至完全不懂說話。 - 重複不變的行為和興趣:
孩子會重複地做同一個刻板的動作,有些則執於某些常規,也有些會全神貫注於一些物件,如氣味、有質感的物件或物件所發出的聲音。我認識的展賜則會目不轉睛地繪畫汽車及怪獸,這似乎給他很大的滿足感。
自閉症兒童的家庭生活(一)
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大多會感到內疚、自責、哀傷、恐懼、憤怒和無助等複雜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需要時間慢慢接受現實及平服激動情緒。由父母開始懷疑孩子患有自閉症,直至能夠衝破各種心理障礙,到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當中的確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掙扎。自閉的心靈
這是我頭一回接觸自閉症的小孩展賜,3歲多的小男孩。他有一個姊姊、一個妹妹,然而他沒有跟她們一起玩耍。他的臉上掛著微笑,嘴一直在動,發出一些旁人聽不懂的聲音,時常自言自語。 一般3歲的小孩已懂得講話,但對他來說顯然十分困難;也由於這原因,當他要表達不滿的情緒時,只能以「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出來。至於一些較複雜的意思,他更無法表達,我們也只好猜度一番。
他似乎沒注意到我出現,仍獨個兒在看電視。跟他說話時,他仍舊東張西望,像漫遊太空,不在現實生活中。偶爾獨個兒笑,我想他大概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情吧!他非常喜歡繪畫,好像只有繪畫才能使他集中精神。起初跟他繪畫時,看他興緻勃勃的,但我卻未能領會。這是因為他重複地繪畫一些最愛的東西,如汽車或怪獸等,但對我卻毫無新意。奇怪的是,他一旦開始繪畫,便停不下來,那份投入、專注及毅力是旁人無法理解,而更難體會的,是他的心路歷程。
自閉症兒童的家庭生活(二)
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大多會感到內疚、自責、哀傷、恐懼、憤怒和無助等複雜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需要時間慢慢接受現實及平服激動情緒。由父母開始懷疑孩子患有自閉症,直至能夠衝破各種心理障礙,到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當中的確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掙扎。不難想象,家中有自閉症成員,對家庭會造成重大的衝擊及考驗。
展賜的父母與展賜相處和溝通一點也不容易。他的情緒和行為問題較嚴重,佔了父母很多時間,他們無形中便會忽略其他子女。因此,展賜的姊姊曾一度因妒忌弟弟所擁有的愛而憎恨家人,情緒亦變得抑鬱。學習方面,由於展賜智力正常,專家們建議他入讀普通學校,這消息對父母來說既開心又擔心。究竟他能否與人相處得來?能否專心上課?沒有母親在旁,他會變成怎樣?面對這些問題,父母實在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他們感到最難過的,是親子關係疏離。展賜對父母的擁抱及愛護總好像毫不動情,滿不在乎,好像無法體會父母對他那份深厚的愛。面對冷冰冰的兒子,他們內心有如刀割,非常難受。
要面對及跨過這個難關,父母應先正確認識什麼是自閉症,包括成因、徵狀、治療方法和康復進度等。我十分佩服展賜的父母,他們花很長時間去閱讀有關自閉症的書籍,增加對這病症的認識。同時,他們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認識新事物,學習與人溝通、跟姊妹相處,並帶他四出遊玩,從實地環境和生活體驗中學習。雖知道這是一條十分艱巨的道路,中間會有很多淚水和掙扎,但他們對孩子仍抱有信心,相信他適應生活的能力可以慢慢建立起來。除了自己努力外,他們亦會尋求援助,如安排孩子參加治療小組,定期到有關機構進行測試及評估(智力、語言、社交、情緒)。經長年累月的訓練,我看到展賜在行為表達及情緒等方面都有進步,內心亦有很大欣慰,並慢慢體會到他的進步正反映父母偉大無盡的愛。
自閉症孩子的需要
明白自閉症孩子的特徵及障礙後,大家可以瞭解到他們最大的需要是接受語言訓練、學習基本生活及社交技巧。
- 語言訓練:
父母要先誘發孩子說話的意欲,可透過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引發他們表達自己。接,父母可嘗試擴展他說話的能力,從遊戲中學習,按孩子的行為動作,告訴他有關的說明、意義及註解,如「搖頭」代表「不喜歡」。父母緊記按部就班,讓孩子從單字開始,漸進地伸延到複習的句子。 - 基本生活技巧:
教導他一般生活技巧,簡單如扣鈕、抹嘴、穿衣服、用刀或筷子,以至較複雜的活動,如洗臉、刷牙或洗澡等。這些學習對自閉症孩子來說並非易事,因他們通常不會主動留意外界的事物,但協助孩子能自我照顧,過獨立生活,是每一位父母最終的目標。 - 社交技巧:
假如父母希望孩子在社交活動場合或公眾場所有合宜的表現,較易被社會接受,減少尷尬情況所帶來的壓力,就必須協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基本溝通技巧,包括:
-
- 反應
教導孩子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 打招呼
以舉手、點頭、微笑、揮手等動作示意。 - 親吻
家人最好常常吻孩子,增進親子關係,吻時要有聲,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被愛。 - 身體語言
擁抱、握手、伸手取放物品或傳送物品的技能。
- 反應
所感所言
作為工作員的我,與展賜緊密相處了三個月,箇中有苦有樂。起初會因他的大叫大跳、自言自語、大笑及撒尿而感到恐懼及乏力;其後看見他慢慢成長,由最初不懂說話至現在以句子來表達自己;由不會打招呼至學會禮貌,使我感到欣喜,現在他更開始學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古語有云:「人非草木,誰屬無情?」可是自閉症的孩子如展賜真不懂表達感受。假如他對我的離開能表示不捨及掛念之情,那是多麼好啊!
從展賜身上,我學會珍惜自己,亦體會上天已賦予了人類很多基本生存的能力,如表達、察覺及意識等,實在十分寶貴。我們又何必不斷與人比較,增加自己無謂的壓力。讓我們從別人的不幸中,學會感謝及接納自己,並在有能力時作出回應及貢獻。
尋求支援的途徑
-
自閉症評估及輔導服務
-
家長資源中心
-
家長互助組織
(以上詳細資料,請參考《自閉的天空》一書內的附件。)
參考資料
-
蕭宏展、羅莫穎斯、潘恩賜著,《自閉的天空》(1998),突破有限公司出版。
-
曹純瓊著,《自閉症兒與教育治療》(1995),心理出版社出版。
-
黃嚴麗慈著,《衝破障礙》(2000),突破有限公司出版。自閉症孩子的需要